客服信息移至会员中心
首页 > 新闻列表 > 新闻详情

当船舶"一带一路"上遇到“互联网+”

阅读:1011 次 2016-03-14 21:05:00

        ●  20139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

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10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

      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  201531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一带一路”

      建设与区域开放结合起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开始,海上丝绸之路就开启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运输载体,船舶也随运载的客体及环境的

变化而得到迅速发展。而新形势下“一带一路”的提出,将海上丝绸之路提升成为中国海洋梦与世界海洋梦的纽带,这势必对

船舶的需求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但同时这也为中国船舶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了机遇。“一带一路”为船舶制造业提供了

一系列发展机遇与政策支持:海上丝绸之路串连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长期目标,

其覆盖区域内对船舶的需求以及船舶质量的需求提高,船舶制造业存在新的发展空间。如果说“一带一路”是当今船舶行业发展

的环境,那么“互联网+”则是船舶行业转型升级的手段,而“互联网+船舶”的成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船舶制造强国和中国海洋

经济繁荣发展的实现。“互联网+船舶”不是简单的船舶业运用上互联网技术,而是在整个产业链上集成互联网+大数据收集、

挖掘、分析、整合+智能感应能力形成的新的业务体系和新的产业模式。具体说来,“互联网+船舶”的发展空间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1)物流模式

电子采购模式在促进公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精准物流管理提升使用效率。

 

2)异地协同设计与制造。互联网可使异地的船厂或设计公司高效地合作,优势互补。

 

3)信息化管理。互联网在船舶业的界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项审批工作

可实时与高效开展,提升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标准化管理。


4)智能制造。传统船舶制造向数字船舶制造发展,必将实现船舶制造的智能化,

包括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当船舶制造在“一带一路”上遇到“互联网+”,

“互联网+船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

 

发展机遇

1)政策扶持

无论是“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还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均从国家层面给“互联网+船舶”提供了政策环境保障。

“一带一路 ”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沿江、沿海城市经济与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经济相连,在中国当今快速发展经济的新形势下,

改变原来单纯“引进来”的开放模式,更多地是通过政策沟通、海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国内生产要素,

特别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各段城市港口的启动,各区域的政策制定必将走在前列,

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制定出适应各区域的政策。而在发展过程中,国际港口城市间也将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沟通进行相应政策的制定。

区域、国内、国际三层面的政策将为新形势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

 

2)资金支持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各行各业关于该专题的研究项目已经开启。国家、行业以及各研究院所均对相关课题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


3)需求增大

1 显示, 一带一路 所涉及的货物和服务出口达23.9%,这对海上丝绸之路来讲,船舶的需求量增大。

2显示,中国过剩五大产能中包括船舶产品,产能利用率仅达75%,切呈加剧之势,而 “一带一路

无疑将会给船舶输出带来利好,给船舶制造业带来新订单。


4)船舶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已经实现了造船大国的梦想,新船订单量在全球位居前三。但业内专家表示,这是因为中国船企比国外船企有着成本优势。

而随着船舶产品产能过剩、船价低、成本上升,近几年中国船市已严然时入冬天。要扭转这一局面,一方面除了紧抓政策机遇外,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方面,即是要向数字化船舶、智能化船舶发展。而“互联网+”正好提供了这一平台。真正实现“互联网+船舶”后,

无论是物流、管理,还是设计、制造,均可降低成本,实现标准化制造,个性化服务,真正实现造船强国。

 

 

面临的挑战

当然,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虽然“互联网+船舶”可带好众多利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

 

 

1)标准的制定

标准是主导“互联网+船舶”的制高点,船舶产业要实现真正的“互联网+”,必须实现各个层面的统一标准接口。

2)人才的储备

“互联网+船舶”需要新型的复合人才,掌握专业、管理、计算机等知识。另外,建立并重视人才智库,

集合来自各领域、各国的人才,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

无论是船舶数字化设计支撑能力,还是船舶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水平,中国船厂与智能船厂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展望

“互联网+船舶”正在有序地推进中,在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包括1家船企,即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互联网+船舶”将促进中国船舶制造业发生质的飞跃,在“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计划、蓝图的主导下,

中国将真正地实现造船强国,界时:船厂实施智能化管理、办公、设计与制造;工作人员将不限制办公区域,而可移动办公、远程办公;

制造车间将看不到操作人员,均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实现标准化制造和组装,船东“看单点菜”;等等。

当船舶制造在 “一带一路 ”上遇到 “互联网 +”,未来值得期待!


2中国过剩五大产能利用率(2012年)

天天船舶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QQ:2405694278 邮箱:info@ttsh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