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信息移至会员中心
首页 > 新闻列表 > 新闻详情

哪些学校有船?

阅读:1239 次 2021-11-25 08:07:53

28日,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在上海长兴岛江南造船下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为科考实习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学”号承载起向海求索的使命与担当,承载起兴海强国的光荣与梦想,挺进深蓝,劈波斩浪,顺利平安。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6年6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山大学在“十三五”期间新建一艘6000吨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该船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造。此次下水后将立即开展舾装调试,预计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中山大学”号船长114.3米,型宽19.4米,型深9.25米,整个船体线型优美、高大威武。该船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经济航速11.5节,最大试航速度16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能力15000海里,额定人员编制下自持力60天,定员100人。

“中山大学”号强在哪里?

据该船总设计师、中船集团第708所主任助理吴刚介绍,“中山大学”号是目前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我国是海陆兼备大国,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进入21世纪,海洋领域国际竞争愈发激烈,与世界海洋强国相比,我国的海洋科考、海洋科技相对滞后。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科考船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孙冬柏介绍说,“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具备科学考察和人才培养的双平台功能。它配备了大量先进科考仪器和科考操控支撑设备,建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能满足样品处理、检测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各类实验室,船舶平台的综合性能和科考功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大型“移动实验室”。

据该船总建造师、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文龙介绍,“中山大学”号的科考作业实验空间大,而且具有可扩展性强。除了760平方米的固定实验室,艉甲板作业面积超过610平方米,可搭载十多个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功能模块,大大提高船舶的综合科考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此外,该船还拥有直升机热降平台,可有效提高人员输送和物资转运能力,并可作为无人机的起降平台,从三维空间上大大扩展了本船科考观测的范围。

作为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中山大学”号在国内科考船中具备多个“首次”。

吴刚说,该船在国内科考船中首次采用L型全回转低噪声推进器、首次采用轮缘永磁侧推、首次采用直流母排+储能蓄电池的组合设计、首次采用全航速主动式减摇鳍等。“中山大学”号非常注重绿色环保性能,满足最新国际排放要求,并将取得中国船级社 Clean标志,确保对大气环境、水体等科考调查的影响降至最低。

“中山大学”号要干什么?

中山大学地处我国南海之滨,有着悠久的海洋科考和研究历史。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中山大学就在我国南海开展海洋科考。1928年,中国历史上首次对西沙群岛的科学考察就是由中山大学的朱庭祜和朱翙声两位教授完成的。上世纪60年代,中山大学还在国际上率先开展海洋生物化合物研究,开启了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的新局面。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建造世界一流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打造高水平海上移动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内外优秀海洋科学家交流与合作,是历代中大人从不懈怠的海洋梦想。”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说。

参加下水命名活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表示,时至今日,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如对太空的了解,原因在于海洋考察设备少、装备弱、人才缺。“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体现了这所大学对国家海洋战略、对人类经略海洋的深刻认识以及坚毅决心,也必将为国家了解海洋、发展海洋、守护海洋发挥重要作用。

罗俊院士向记者表示,作为一所毗邻南海的“双一流”综合性高校,中山大学发展海洋科学、培养海洋人才、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的初心不改、决心不变,我们将以“中山大学”号为平台和载体,加强与国内各涉海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走向深海远洋贡献力量。

冷知识

为什么“中山大学”号的英文名是“Zhong Shan Da Xue”?

在仪式上,当幕布下垂,“中山大学“四个字映入眼帘,引来现场欢呼。

但是,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了,为什么船体上“中山大学”号英文名用的是“Zhong Shan Da Xue”拼音呢?

记者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找到答案!

原来,根据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8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办法》第三章第一节“船舶命名”规定:

“船名包括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中文名称由两个及两个以上规范汉字或两个及两个以上规范汉字加阿拉伯数字组成。”

重点来了!

“英文名称为中文名称中规范汉字的汉语拼音或者中文名称中规范汉字的汉语拼音加阿拉伯数字组成”。

原来如此!

哪些学校有船?

大连海事大学:

“育鲲”轮

“育鲲”轮是目前世界上航海院校中比较先进的未设货仓的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可进行交通运输工程、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等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实船试验。该船总长116m,型宽18m,型深8.35m,容积吨位6106总吨、1831净吨。一次可容纳实习学生196名。该船系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湖北武昌造船厂建造。2008年4月交付使用。

首任船长刘殿清,轮机长张朝芳。

“育鹏”轮

  “育鹏”轮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第二代第一艘现代化多用途载货教学实习船。实习船为无限航区,主要用于航海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适用装运、重大成套工程设备及集装箱,并可用于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航海科学与技术、轮机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学科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该船总投资3.4亿元,载重吨约3万吨,总长199.80m,型宽27.80m,型深15.50m。

上海海事大学:

育锋轮

“育锋”轮总长139.80 m,型宽 20.80 m,型深 11.40 m,设计吃水 8.00 m / 8.20 m,载重量 9696 t /10133 t,容纳实习生 104 人、船员及教师 56 人,服务航速 16.3 kn。

育锋轮于1992年3月31日下水,这是上海海事大学专门用于教学实习、航行于国际航线的万吨级远洋教学实习船。航线主要为中国至俄罗斯、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该船船为低速柴油机驱动的现代化教学实习船,可航行于我国沿海和世界各国主要港口,用于航海教学实习,并可装运干杂货、长大件和集装箱等货物。目前已退役。

育明轮

“育明”轮总长189.9米、型宽32.26米、型深15.7米、航速17级,载重吨 45800吨。由 中国海运集团江苏造船厂基地建造,于2012年11月试航,12月初正式交付船东上海海事大学。

主要功能集航运教学、科研以及货物运输为一体,可同时供160名学生进行海上实习,被誉为“海上移动校园”。该船命名交付是校企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标志性成果,对探索适应形势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符合需求的产学研联合新模式具有示范作用。

集美大学:

育德轮

“育德轮”是现役世界最大教学实习船,总长199.90米、型宽32.26米、型深18.00米,总载重吨达6.4万吨。 2014年5月在扬州船厂开造,8月14日出厂。

功能:集培训、科研和运输三种功能为一体,可同时满足138位师生在船实习。船上的教学科研区内,设有实习驾驶室、航海研究室、机功能测试室、水手工艺操作室等。除此之外,还设有餐厅、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教学娱乐场所。

武汉理工大学:

长航幸海轮和长航福海轮是由武汉理工大学与中外运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联合建造的,均为4.5万吨级散货船,船长189.99米,载重吨46276吨,每艘船可一次性接收实习学生36人。于 2014年1月8日、15日先后交付。

中国海洋大学 | 东方红2号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隶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是——

中国国内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综合性考察船

中国海洋大学涉海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

中国最先进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

全船共有15个实验室,可提供物理海洋、海洋大气、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和海洋地球物理等海洋学科的综合调查和部分专向调查,并可同时进行分析研究工作,在培养海洋事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11年8月1日,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下水15年来,科学考察航程已达30万多海里(相当于绕赤道14圈),航迹遍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承担了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等逾百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的综合性海上航次任务,承载科研人员4000余人次,与国内外30多家相关海洋研究单位及院所进行了广泛合作。

“东方红3”船是国内首艘、国际上第4艘获得SILENT-R证书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世界上获得这一等级证书的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

2019年5月7日,“东方红3”成为全球最大静音科考船  。10月25日,在山东青岛,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正式加入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科考船舶序列。 

厦门大学 | “嘉庚”号

“嘉庚”号是我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并由船东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嘉庚”号船长77.7米,型宽16.24米,最大航速14节。

“嘉庚”号具备

出色的海洋观测设备收放、操控能力;

船身装配高性能声学设备;

能够支持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实时、同步观测和现场科学实验研究,支持信息数据远程传输;

采用全电力推进,具备高精度动力定位功能。

浙江海洋大学 | “浙渔科2”号

“浙渔科2”号是浙江海洋大学的第二艘科考船,是浙江省建造的首艘专业综合渔业资源调查船,也是省内吨位最大、功能最全的科考船。

与2013年在青岛建造的该校第一艘科考船“浙海科1”相比,“浙渔科2”号个头更大,技术更为先进,船长48.8米,型宽8米,型深5.15米,推进系统采用柴电混合变频装置,最大航速12节,排水量700吨,续航力4500海里,自持力30天。

浙江海洋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渔科2”号在功能上与“浙海科1”号有不同之处。船上安装科研渔探仪、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CTD温盐剖面仪等专业的海上调查仪器,是一艘集科研教学为一体,可以实现水体探测、渔业资源养护和评估、浅海环境探测等功能的综合海洋调查船

浙江大学 | “紫金港”号

“紫金港”号是浙大第一艘教学实习船,2014年12月18日在嘉兴下水。

“紫金港”号使用双机推进动力方式,排水量100余吨,全长29.8米,型宽5.6米,设计吃水1.1米。该船定位为教学实习船,同时兼具弱科考作业功能,可满足近海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是浙大海洋领域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海上移动平台。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首艘科考船“清研海试1”试验母船启用5月19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研海试1”试验母船启用仪式在深圳海监广场码头举行。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清华大学领导和嘉宾为试验母船揭幕。

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杨斌,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科协主席蒋宇扬,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等市校代表,以及“清研海试1”设计方和建造方代表、相关企业和学术单位代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启用仪式。

“清研海试1”是深圳市和清华大学拥有的第一艘为科研和技术开发服务的试验母船,由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所属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简称武船院)设计,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该船于2016年8月20日开始设计,2016年11月8日正式开工建造。

“清研海试1”船长49.8米,型宽13米,型深4.4米,满载排水量近千吨,设计航速11节,采用圆舭线型,倾斜船首,方尾,钢质焊接结构,采用双机双可调桨推进方式,配首侧推装置。另外,本船具有4 锚定位能力和DP-1 的动力定位能力;本船的航区为国内远海航区,船旗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船籍港为深圳港。本船的航区为国内远海航区,船旗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船籍港为深圳港。


来源: 我的航运圈海洋知圈、国际船舶网等


天天船舶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QQ:2405694278 邮箱:info@ttsh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