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变身“海洋美容师” 让大海重归蔚蓝
阅读:15 次 2025-08-14 08:07:55
央视网消息:海洋塑料污染是全球性难题,如何破解收集难、处置难、监管难?浙江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创新推出“蓝色循环”模式,让渔民从“海洋索取者”变成“海洋守护者”。2023年,这一模式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它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记者深入浙江台州大陈岛,探访这场“蓝色革命”的生动实践。
距离浙江台州市区52公里的大陈岛是国家一级渔港,也是旅游胜地。清晨,大陈岛的薄雾还未散尽,61岁的黄海滨已和伙伴们驾船出海,在起伏的浪涛中,开始了“海洋美容师”的一天,而这正是“蓝色循环”项目带来的新营生,他和搭档们已经干了好几年。
从“污染之痛”到“治理之变”
台州700公里海岸线曾饱受垃圾困扰,每一艘渔船年均产生或打捞500公斤海洋塑料废弃物,岸滩腥臭难闻,岛上十多名环卫工力不从心。小岛远离陆地,垃圾外运成本高昂,治理陷入僵局。如何让渔民主动带回海上垃圾,并确保岸滩垃圾有人清理?2019年,浙江省政府尝试在机制上有所突破,和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蓝色循环”治理模式,让垃圾变财富。
“生态账”也是“民心账”
当地政府以“高价回收+公益岗位”双轮驱动,吸引岛上几十名居民主动加入。尝到“蓝色循环”的甜头之后,大伙儿干劲儿十足,海洋保护意识也悄然苏醒,逐渐生长,连六旬老夫妻都考取了垃圾分类证书。
打包好海上垃圾后,老黄他们并没歇着,又直奔游客的热门打卡地甲午岩,继续清理海岸上的垃圾。被打捞和捡拾的海洋垃圾,最后都统一送到了岛上的海洋塑料废弃物规范化收集点,被进一步分类、压缩、打包、称重,并通过专门的收集系统向环保局实时上报,完成数字化监管垃圾溯源的闭环处理。像这样标准化的海洋垃圾收集点,台州已经建成了15个,还推广到了宁波、舟山等城市,带动1300多名沿海百姓加入到海洋保护中来。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来源:央视网
企业最新信息 / NEWS
2025-08-14 10:51:02.0
2025-08-14 10:50:50.0
2025-08-14 10:28:06.0
2025-08-14 10:19:16.0
2025-08-14 10:19:09.0
2025-08-14 10:19:01.0
2025-08-14 08:54:33.0
[ 船舶出售 ] 出售11000吨近海多用途船(714TEU)
2025-08-14 07:00:56.0
[ 船舶出售 ] 售:850吨(960立方)双底双壳三级油轮带加温(交通部运力)2019年造。
2025-08-14 07:00:24.0
2025-08-13 17:20:43.0
热门企业
/ HOT